梯门镇花店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写给“第一书记”杨见奎的藏头诗。(实习生 刁云龙 摄)
“第一书记”杨见奎(右二)在服装厂了解情况。(实习生 刁云龙 摄)
服装厂建成,花店村160多名家庭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实习生 刁云龙 摄)
沿街商贸城第二期建成,招商工作正在进行中。(实习生 刁云龙 摄)
大众网泰安12月3日讯(记者 李蕾 实习生 刁云龙)“杨正促谐科学观,见件民事记心间,奎育文明新风尚,书载民以食为天,记住党的政策好,包村扶贫百姓欢,村民高歌齐欢唱,好人一生保平安。”一首“杨见奎书记包村好”的藏头诗真切地反映着“第一书记”杨见奎在“包村”工作中所做出的成绩。然而写这首打油诗的人并非什么文人、学者,而是东平县梯门镇花店村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
2012年4月,山东体育学院宣传部统战部干部杨见奎被派驻到东平县梯门镇花店村担任“第一书记”,短短一年半的时间,杨见奎让这个昔日贫困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起了沿街商贸城,建起了养羊场和养猪场,引进了服装加工厂、工具厂、冷库等项目,新建了村办公场所,花店村160多名家庭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这一件件的大实事,让全村185户村民都给杨见奎竖起了大拇指。
引进服装厂,吸引村民家门口就业
农村最大的矛盾是“穷”,群众最盼的是“富”。杨见奎到村后,积极发动全体村民收集招商信息。当他了解到天津兴邦盛业服装厂老板陈兆强由于天津的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较高准备搬回东平老家时,他及时召开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议事会,提议利用村内一直荒废的八亩集体建设用地,争取服装厂项目在花店村落地。杨见奎亲自到天津拜会陈兆强先生,详细介绍了村里的情况,随后又邀请陈兆强来村考察。经过锲而不舍的争取,去年9月中旬,一期投资1200万元的服装加工厂项目顺利落地该村。今年四月,服装厂投入生产。该项目不仅为村集体带来每年6万多元的收入,也使得本村16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那段时间,杨书记为我们积极筹备资金、跑场地、跑手续,让我们很感动;现在又帮我们扩规模、谋发展、出思路……再过段时间,浙江绍兴的一家服装厂也要并到我们厂来,杨书记真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好干部。”服装厂副总经理吕长菊说。
建设沿街商贸城,帮助村民家门口创业
随着项服装厂项目在花店的落地,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还有外村来花店打工的,花店逐渐成了一个劳动力的聚集地。结合花店村为东平县八大集贸市场之一,是原镇政府所在地,同时又是梯门镇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中心这一实际情况,杨见奎认为应该依托社区人口聚集度高、传统集贸市场和交通便利等优势,在扩大集贸市场的知名度和专业化方面做文章。杨见奎借助各级惠农扶贫政策,与县供销社合作在花店村社区中心大街南侧建设经营面积3200平方米的沿街商贸城。该商贸城以沿街商业店铺为主,进入项目为家具、五金土产、农副产品、日用百货、针织服装、农机具维修、图书阅览、卫生室、托儿所等,为本村及周边村庄的生产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沿街商贸城的建成,一方面实现了村民家门口自主创业,同时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6万余元。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让村民尽享发展成果
花店村原村委院落破旧,杨见奎多方筹集资金50万元,新建500平方米村办公场所,包括文化站、党员活动室、社区警务室、档案室、计划生育服务室、人口学校、远程教育中心等办公用房,配备办公设施,保障了村级组织运转。
他还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对全村一纵一横全长3.2公里的主要交通路面进行了拓宽改造,并安装了路灯,种植了绿化树木。
村里的灌溉机井常年失修,几近荒废,杨见奎见状焦急万分,他积极筹资铺设了3000米管道,修缮了4眼机井,确保了农田的有效灌溉。
此外,他还为村庄更换高压线路,安装变压器……
开展文化活动,捧鼓村民的“精神腰包”
村民的“经济腰包”鼓了,但杨见奎并不满足,他琢磨的是如何让村民的“精神腰包”也鼓起来。他带领村里修建了村体育健身广场和文化广场各一处,硬化地面共计1000平方米,安装了24件健身路径器材。
随后他又组织开展了“和谐邻里”、“诚信经营户”、“诚信种植户”、“好媳妇好婆婆”、“优秀村干部”等评选活动,对典型人物、好人好事进行张榜公示,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召身边的人。这一系列的活动带活了花店村,提升了村民的精气神,培养了一种新风尚,同时也促进了家庭、邻里和谐,更是点亮了农村业余生活。
原来死气沉沉的村子变得有了活力,村民的“精神腰包”一天一天地鼓了起来。但杨见奎说他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比如狠抓教育、扶贫护幼……“一定要努力找准群众利益切入点,带着感情干工作,带着责任心做事,不断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来给父老乡亲一个负责任的交待,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来彰显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温暖和爱护。”杨见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