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有个蟋蟀博物馆,快来看看里边都展览了啥?

2018-08-17 09:3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泰安8月17日讯记者 邵蕊)宁阳蟋蟀,被誉为“江北第一虫”,早在2500年前的《诗经》中就有“蟋蟀在堂,十月入我床下”的记载,泗店镇的蟋蟀更以向皇帝进贡、在打斗中不断得冠而闻名国内外。

  位于泗店镇滨河佳苑社区东南,洸河西岸的中华蟋蟀文化主题博物馆便是对泗店镇蟋蟀史最集中的展示。

  宁阳蟋蟀独霸五洲。博物馆从生物学、历史学、民俗学、美学等不同视角,全面深入挖掘和展示蟋蟀文化的内涵及本质,展现“宁阳蟋蟀”国家地理标志称号的独特魅力,功能聚集,美轮美奂。

  相传在清朝乾隆年代,一大臣带“花鸟鱼虫”中的一车精品玩“虫”上贡给皇帝,不料途经泗店狂风大作,马儿受惊翻车,致使车内蟋蟀四散,长久在此繁衍,令泗店镇成为名副其实的“蟋蟀之乡”。

二十世纪80年代泗店人斗蟋蟀的热闹场景。

  很多人对蟋蟀文化认识有误区,认为斗蟋蟀是“玩物丧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蟋蟀文化的弘扬与创新,蟋蟀也是可以如同法国人的歌剧、西班牙的斗牛一样成为一种国粹文化,真正由“玩物丧志”变成了“玩物尚志”。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法国名著《昆虫记》中所记载的蟋蟀的住宅,在蟋蟀博物馆中得到了直观的展现。

  斗蟋蟀是中国民间风俗。这项活动自兴起之后,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至今已逾千年岁月。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志异》里,有一短篇寓言故事《促织》讲述了明宣德年间,皇宫里热衷斗蟋蟀,而各级官吏向民间摊派蟋蟀而演化出传奇故事。蟋蟀博物馆中便有清代斗蟋蟀的场景模拟。

  北京琉璃厂老古玩商中曾流传这么一句话:“六个子玉蛐蛐罐能换一对道光官窑粉彩龙凤碗。”所以可别小看这一只只小小的蟋蟀罐子,它很能体现蟋蟀主人的身价与品位。蟋蟀罐子常用瓷、陶、玉石及漆器等材料,图为上等泥瓮。

  由蟋蟀衍生出的周边商品也层出不穷,网罩、牛筋草、绒球、斗栅……对于蟋蟀,爱好者们的精心与耐心恰如对待爱宠一般。

  除了中华蟋蟀文化主题博物馆项目外,很多蟋蟀工艺品店在泗店镇也随处可见,别有洞天。

  人活一世,虫活一秋。好斗的蟋蟀将军们寿命其实不过百日,将其制成琥珀长久封存留念,或以一块上好的蟋蟀棺材装点其光辉的一生,都是资深虫友们的选择。“很多人也会在蟋蟀即将死去之前,将它放归大自然,‘到来处去’。”来自济南的虫友张先生说。

  做工精致的烙蟋葫芦、景德镇定制的蟋蟀图样茶碗……中国的蟋蟀文化有一千多年历史,蟋蟀成为很多艺术创作的题材,几笔一只小虫便跃然纸上、瓷器上,生动野趣。

初审编辑:栾晓磊

责任编辑:赵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泰安官方微信

  • 泰安官方微博

  • 泰安24小时

频道联系人:栾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5051000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33620666@qq.com

微博:泰安大众网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环山路77号大众网泰安频道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