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革命文物资源铸魂育人

2024-07-08 16:22:28 来源:  作者: 龚曦 徐安怡

善用革命文物资源铸魂育人

龚曦 徐安怡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是“大思政课”建设的教学资源。山东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实物史料和革命旧址,孕育了伟大的沂蒙精神,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的生动教材。

  一、用好革命文物作为“生动教材”的根本属性

  革命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将革命文物作为“生动教材”融入思政课教学,让青年学生从革命文物中体悟党的初心使命,直观感受历史的鲜活性和感染力,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要将革命文物视为独特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打牢革命文化“底色”,系好人生第一粒“红色纽扣”,培养革命文化的宣传人才,以坚定信仰、坚实初心和深厚力量延续好中华文脉、历史文脉。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要通过将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和纪念馆资源融入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设计,将革命文物所承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讲深讲透讲实。思政课教师要把握“认知-认同-践行”的逻辑,灵活运用各种革命文物资源案例,引入“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探索体验式、情景式的课程教学模式,用心用情讲好思政课,让学生真切感受理想信念的强大精神伟力,增强其对革命文化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从而“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突出革命文物作为“协同育人”的价值属性

  革命文物蕴含着伟大的精神感召力、价值引领力,是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协同育人”的价值属性,加强思政小课堂与革命文物大课堂有效联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推动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与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将历史转化为课程,将现场转化为课堂,组织学生参与民族歌剧《沂蒙山》、吕剧《大河开凌》、话剧《乳娘》、红色杂技剧《铁道英雄》等演出、观摩,探索革命文化互动式体验,加强学生对红色革命历史的感知与共振。要打破传统“思政小课堂”的时空限制,加强与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联动,协同沂蒙、胶东、渤海、鲁西四大红色文化旅游片区,带领学生实地走访孟良崮战役遗址、山东红嫂家乡、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等革命旧址、遗址,推进“旧址村里的思政课”“纪念馆里的思政课”“红色文旅大思政课”建设,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展示革命文物的历史意义与科学价值,切实落实“推动形成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彰显革命文物作为“培根铸魂”的时代属性

  数字化时代到来对传统课堂带来新的生机,如何将革命文物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培塑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成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议题。数字化活化革命文物资源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旨归。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发挥革命文物“培根铸魂”的时代属性,探索引用革命文物数字档案库,使革命文物资源更加鲜活生动地用于思政课教学,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实现从“理论灌输”到“有理有据”,丰富思政课内容形式,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革命文物活化利用不能仅依靠“自来水”,要积极顺应“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大趋势,运用好大数据、区块链、AI、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依托校企共建、校企联合等方式,加快构建数字化宣传平台、搭建革命场馆云展厅、移动实验室等,推进革命文物资源信息的开放共享,利用革命文物创新开发文旅融合产品,实现革命文物的专业化保护、精细化改造、特色化展示、创新性发展,编制革命文物知识图谱,推出系列革命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打造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数字展示体验带,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开创新时代革命文物资源铸魂育人新局面。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文章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专项《数智赋能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分众滴灌研究》(项目编号22JDSZ3031)阶段性研究成果)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汶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微信公众平台

  • 新浪微博

  • 海报新闻

频道联系人:栾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6610567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33620666@qq.com

微博:大众网·泰安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460号7楼大众网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