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海霞
大众网记者 侯海燕 泰安报道
近日,泰山学院附属中学传来喜讯,该校《推进“五老助”关爱工程 为青少年可持续未来蓄力护航》案例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关工委建设最佳案例,这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的案例。
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案例入选全国中小学校关工委建设最佳案例。(康传霞 孙凯 供图)
2023年,教育部关工委开展全国中小学校关工委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推介活动,各省级教育系统关工委共推荐案例110个。经教育部关工委组织专家初审和复审,评选出12个最佳案例、18个优秀案例和12个入围案例。
“‘学校五老助’关爱工程由‘五老’助家教,关爱家庭教育;‘五老’助平安,护航学生健康成长;‘五老’助讲历史,厚植爱国情怀;‘五老’助教传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五老’传帮带,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五部分组成。”泰山学院附属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泰山学院附属中学关工委成立以来,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学校老教师资源优势,不断建立健全关工委组织队伍,统筹推进“五老助”关爱工程,为青少年可持续未来积蓄力量。
学校关工委办公室主任戴金山开展公益讲座。(康传霞 孙凯 供图)
在“五老”助家教,关爱家庭教育活动开展中,学校每学期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座,邀请“五老”宣讲团成员走进校园,为家长们讲解新时代教育理念、家庭教育重点和方式、好家教好家风,更好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学校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康传霞 孙凯 供图)
在“五老”助平安,护航学生健康成长活动开展中,学校将法治副校长送法进校园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项工作,邀请泰安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员、学校法治副校长范红艳等开展法治进校园、模拟法庭等活动。学校“五老”还积极主动参与平安校园建设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与社区志愿者、交警、家长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一起共同参与校园安全工作。
“五老”助讲历史,厚植爱国情怀活动开展中,学校将传承红色基因纳入关工委工作重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听党话、跟党走。每年9月份,“五老+党员教师”,为初一新生讲述在党的领导下学校蓬勃发展的历史,引导新生通过学校发展史,了解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厚植爱国情怀。每逢“七一”建党节、学雷锋纪念日、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学校还邀请老战士、老红军们走进校园,讲英雄故事,激励同学们奋发图强,为将来投入国家建设做好准备。
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康传霞 孙凯 供图)
“五老”助教传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开展中,校内外“五老”专家把更多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送进校园,以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传统文化“达人”、泰安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孔庆霞老师,讲解《国粹京剧》的知识,并进行了艺术展示。泰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安市硬笔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孙义宏老师作《灿烂的中国书法》为主题的报告。翟洪来老师讲授的“拓片”和“大美泰山”等专题课深受学生欢迎。
学校开展“青蓝同辉”师徒结对工程。(康传霞 孙凯 供图)
“五老”传帮带,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泰安学院附属中学依托“青蓝同辉”师徒结对平台,通过专家讲座、一对一指导、随堂听课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其中,该校孙明霞老师建立微信订阅号,带领青年教师记录教育教学经验和生活中的感悟,引导青年教师在写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成长。袁承印工作室、张艳英班主任工作室在帮带青年教师、青年班主任成长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首来时路,砥砺再出发。泰山学院附属中学将持续打造“五老助”品牌,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海霞
《泰安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以省标准为基础,根据目前泰安市财力状况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实际,进一步细化了服务内容和标准,对部分服务项目进行了“增”“提”“调”。[详细]
近日,省发展改革委、省妇儿工委办公室公布了第二批山东省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培育名单,泰安市成功纳入第二批山东省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培育库。[详细]
近日,省民政厅公布了2023年度全省儿童福利领域优秀创新实践案例,泰安市2个案例入选,分别是:泰安市《创建“1445”关爱服务模式 精准保障孤困儿童实际需求》、新泰市《构建“12345”服务模式 赋能监护缺失困境儿童家庭》。[详细]
泰安市气象台2024年1月3日07时20分将大雾黄色预警升级为大雾橙色预警:目前,东平、新泰已出现能见度不足50米的特强浓雾,预计今天上午,我市大部县(市、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强浓雾,局部能见度不足50米。[详细]
12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通知,公布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馆名单。泰安市图书馆、泰山区图书馆、肥城市图书馆、宁阳县图书馆、东平县图书馆等5个公共图书馆荣获“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详细]
2023年,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大力盘活闲置资产,通过“1张清单、5种模式、3个机制”的“153”工作法,将长期闲置资产这一“旧包袱”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截至目前,已累计盘活闲置资产11.8万平方米,盘活项目12个,全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3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