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健康频道 > 泰安卫生

耳朵胀痛可能是中耳癌 盘点常见中耳癌治疗方法

2014-05-05 18:01: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中耳癌是一种不常见的疾病,许多对于这些疾病的防治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要想远离中耳癌并不难,关键是要掌握好相关的知识。那么,中耳癌早期有哪些症状,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中耳癌的症状表现 

      1、检查

      医生介绍,通过检查可见外耳道或中耳腔有较多肉芽或息肉样组织,触之较硬易出血,并有血脓性分泌物,有时恶臭。肉芽组织去除后,迅速再出现种情况,应作活组织检查。亦可取耳内分泌物作脱落细胞检查。

      2、耳痛

      耳痛是中耳癌的早期症状,常为胀痛,晚期疼痛剧烈,为持续性,可放射到颞部,乳突部及枕部。

      3、听力减退

      中耳癌早期还会出现听力减退,但病人常因耳痛而分散注意力,或因原有中耳炎听力已减退或对侧听力良好之故。

      4、血性耳分泌物

      专家表示中耳癌早期常见耳带血性分泌物,晚期若癌肿破坏血管,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5、张口困难

      张口困难也是中耳癌的症状之一,早期可因炎症,疼痛而反射性引起下颌关节僵直, 晚期则多因癌肿侵犯下颌关节所致。

      6、神经症状

      癌肿侵犯面神经可引起同侧面神经瘫痪,侵犯迷路则引起迷路炎及感音神经性耳聋,晚期可侵犯第Ⅴ、Ⅳ、Ⅹ、Ⅺ、Ⅻ颅神经,引起相应症状,并可向颅内转移。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治疗方法 

      一、综合治疗:

      中耳癌的放射治疗应与手术治疗相结合。因癌肿常侵及咽鼓管和颅底,故放疗可作为术前常规。放射野应包括颞骨及其岩部和颈深上部的淋巴结。设耳前,耳后野进行照射,肿瘤剂量可达50~60GY,放疗后4~6周手术。亦可先手术治疗,拆线后尽早进行放射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综合治疗的5年生存率可达54。%~76.1%。化疗只用于病变广泛不能手术切除或复发者的姑息治疗。

      二、手术方法

      1、扩大乳突凿开术:适于病变仅局限于中耳乳突内的早期患者,术中可能保留面神经的功能。手术有利于术后放疗中的引流,提高瘤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2、颞骨次全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外耳道、颞颌关节、孔突、颞骨鳞部和岩骨的外2/3部分,仅保留内听道及颈内动脉管以内部分。该手术适于病变累及骨性外耳道、中耳腔和乳突局部以及年老体弱者。

      3、颞骨全切除术:适于中耳癌虽已至晚期但无颅内和远处转移,癌灶侵犯岩尖但未超过蝶岩缝,未累及颈内动脉管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但尚未广范粘连固定者,可同期进行根治性颈淋巴结廓清术。肿瘤累及邻近组织或累及硬脑膜可一并切除。

      手术并发症:

      1、术中出血:以静脉出血为主,术中可用明胶海绵压迫或颞肌块填塞。

      2、切除受累的硬脑膜可出现脑脊液漏,可取筋膜组织来修补硬脑膜。

      3、面瘫:术中可行神经吻合术使部分面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注意预防角膜溃疡。可作患侧面部筋膜悬吊术。

      4、术后发生脑膜炎,脑水肿较常见,术后给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静脉注射脱水剂防止脑水肿发生。

      5、手术时若损伤内耳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眩晕。

      辨析:①辨证:以耳内疼痛,流脓血,检查见外耳道深部及中耳腔有新生物,组织活检查为鳞状细胞癌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脓耳脓毒久羁,引动肝胆火热上壅,火毒互结,发为癌肿,故见耳内有新生物。耳流脓液或带血,量多恶臭。火毒炽盛,气血壅滞不通,故耳内及头面部疼痛,耳鸣耳聋,眩晕。火毒流注走窜,故见颈及耳下淋巴结肿大。

      三、中医治疗

      火热脓毒蒸灼耳窍

      治法:清肝泻火,解毒散结。

      方药:柴胡清肝汤(《外科正宗》)加减。柴胡10g,生地20g,赤芍10g,黄芩10g,栀子10g连翘10g,当归10g,三棱10g,山慈菇15g,蜈蚣10g,露蜂房8g,灸甘草6g。

      四、其他疗法

      1、枯轻散吹耳: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2、重楼酊滴耳: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3、手术切除:应及早进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