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徕山养育了祖祖辈辈人

2017-12-29 18:32:00 来源: 中华泰山网 作者:

  撰文 巢晶 毕凤玲 摄影 陈阳 隋翔

  莽莽苍苍。清冷的早晨,徂徕山在一片苍翠中愈显玲珑壮丽。曾经,这里战火纷飞,可它依旧用并不肥沃的土地养育“逃反”到它怀抱中的村民,让他们找到一处安身之地;如今,这里一片安宁,村民最亲的山被保护起来,靠山吃山,依托山地优势,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百姓幸福感。

  时光荏苒,山还是那座山,那座养育了祖祖辈辈人的山。从烽火硝烟中百姓的“避难所”到集旅游、生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花果山”,徂徕山完成了历史使命的转变。

  296A2298 

  296A2334 

  昔日 烽火硝烟中百姓的“避难所” 

  现在是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经典线路。80年前,这里战火纷飞,人民奋起反击日军侵略,用生命捍卫养育他们的热土。

  徂徕山,是徂徕山起义的见证。

  徂徕山在泰山东南20公里处,大小峰峦有97座。山势雄伟,幽深绵延,可谓一块屏障。也正因为其独特的地势优势,成为起义最理想的地点。良庄镇西良庄村的刘灿华是一位徂徕山起义通,他告诉记者,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火一度烧到山东境内。“先是1937年的10月份,日军攻占德州,后来到了济南,直到1937年的最后一天,日军当晚占领了泰安。”刘灿华说,徂徕山南冲平原地带,紧靠津浦铁路,又是丘陵地带,多山多岭,作为起义地点非常合适。另外,能成为起义地点还与当时这里党的工作开展较好有关。

  这些说法在一些史料中也有记载。《中共泰安地方史1926-2008》一书介绍,1937年10月中旬,中共山东省委鉴于日军兵临黄河北岸,济南形式紧张陷入混乱状态,决定加快全省抗日武装起义的进程,遂将机关迁到泰安,准备以泰安地区党的工作为基础,直接领导发动抗日武装起义。迁址后,省委决定直接领导津浦铁路以东地区的武装起义,并把地点定在泰城东南约50华里的徂徕山。

  《抗日烽火遍齐鲁》(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出版)一书介绍,“占据徂徕山,可以控制北面的泰(安)新(泰)、泰(安)莱(芜),南面的新(泰)汶(上),西面的泰(安)汶(上)几条公路和津浦铁路等交通命脉,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二是便于和全省其他地区联系;三是这一地区党的工作基础较好。”

  1938年1月1日,省委率领泰安县发动的大部分武装和平津流亡学生、爱国士兵160余人在徂徕山大寺起义,成立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

  徂徕山,曾是老百姓的避难所。

  战火烧到家门口,村民每日战战兢兢。白天日军来到村里,村民只能逃到山上或者亲戚家,暂时躲避片刻。而赶上一些时候,饭都来不及带就往山里跑,这时,山上的树、果子、草,甚至树皮,便都成了村民的“粮食”。

  张纯岭,徂徕山的民间文学抢救者。几十年里,他奔走在搜集徂徕山抗战歌和红色史料的路上,从未间歇。这个过程中,他对于当年那段岁月有着深深的感触。“一开始搜集的时候,根本不敢说自己是去做这个。别人会以为你不正常,很多人也不喜欢再讲过去的事情。”张纯岭说。但是这些都没阻挡住他的脚步,近50年的时间里,200多万字的资料,张纯岭默默地付诸笔端,为大家留下珍贵的徂徕山起义相关资料。

  张纯岭告诉记者,徂徕山养育了祖祖辈辈的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曾经,村民为了避乱,要去逃反,徂徕山便是他们的“避难所”。“徂徕山这片土地其实并不肥沃,原先部队没来的时候,村民基本能维持生活。在山上居住的人,也是挖块地种点地瓜、花生、北瓜,够吃的就可以了。山下的人,如果没的吃了,就到山上挖野菜;没的烧了,就去山上捡柴火。可是一下子多了十多万的部队,日军又要‘敛月份’,山下村民的生活没了保障。到了最后就直接抢、翻,挖地三尺也要找粮食。战争后,所有人都在逃反,有时在山上呆的时间长了,又没带吃的,就只能在山上找吃的,包括刮树皮吃。可以说,没有这座山,就没有家。”

  借着徂徕山起义的星星之火,革命火种不断传播,“没有徂徕山就没有沂蒙山。”刘灿华这样评价当初徂徕山起义的巨大作用。

  良庄蔬菜批发市场内,菜农们在忙着打包即将发往外地的蔬菜 

  良庄蔬菜批发市场内,菜农们在忙着打包即将发往外地的蔬菜

  良庄蔬菜批发市场内,菜农们在忙着打包即将发往外地的蔬菜3 

  良庄蔬菜批发市场内的蔬菜

  今时 靠山吃山户户鼓了腰包,奔上了小康 

  “金豆子、银豆子,赶不上高胡庄的樱桃子。”近几年,这句话在良庄镇高胡庄村盛传。高胡庄村是徂徕山起义中重要一环,当年的泰安县老县委便在此。地处山区,底子差、基础弱,靠天吃饭,村子多年来戴着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如今,山还是那片山,革命老区人民却走出了一条“靠山吃饭”的新路子,让村子成为全市扶贫脱贫工作的新标杆。

  良庄镇一蘑菇种植基地1 

  良庄镇一蘑菇种植基地

  地处徂徕山南麓的高胡庄村,是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过去,这个村靠天吃饭,庄稼十年九不收,村民辛辛苦苦忙碌一年的纯收入不到300元,村集体经济一无所有。一个仅有218户人家、810口人的小村子就有贫困户94个,占到四成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以前,我们村的小伙子都不好找对象,村里的路也只能走自行车,汽车根本没法从这儿过。”村民王富花说。高胡庄村是典型的山村,山多地少是真实写照。

  296A9993 

  近日,记者沿着干净平坦的水泥路来到高胡庄村。村子两旁种植着大量的樱桃树、栗子树,山上还有茶叶基地。虽是秋日,却处处绿意盎然。“别看村民现在的经济收入高,10年前,我们村的经济水平在良庄镇40个行政村中,基本是倒数。”谈到今非昔比的变化,高胡庄村支部书记高炳强感慨地说。

  以前村子底子差、基础弱,高炳强意识到大家靠天吃饭永远没有出路。1999年,在前期学习调研的基础上,高炳强带着班子成员引进樱桃苗,没想到在推广过程中处处碰壁。“百姓一开始不认同,感觉没有技术、没有经验,都害怕竹篮打水一场空。”高炳强说,无奈之下,他带领班子成员种植了第一批樱桃苗,后来又发展了30多户村民。2003年,随着樱桃种植户的经济收入逐年递增,村民们像吃了“定心丸”,开始大规模种植,钱袋子逐渐鼓起来了。

  由于山区土地种植面积有限,村民们开始向荒山要效益。2006年,村民齐心合力,把山上的石头都撬出来垒成一排排的边沿,然后在平地上种植了大量的果树。为了保证绿植和果树有充分的水源,高胡庄村先后打了小型井1000多眼;在每块地头都安装蓄水池,充分保证了在天旱时的水源供给。

  _96A2686 

  近年来,高胡庄村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逐步探索出“互联网+精品园场”网络营销模式。同时,进一步拓展“绿+红”双色致富路子,放大徂徕山当地的绿色生态和红色遗址资源,积极发展集采摘、观光、休闲、寻踪、拓展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目前,已建成农家乐7处、青年干部培训基地1处,农家乐年收入4万多元,村集体旅游年收入20万元以上,“绿+红”成为高胡庄村脱贫增收的新亮点。

  “还是国家的林改政策好,我在以前的荒山上发展起大樱桃产业,以前我们村常说的‘荒山野岭’如今真的变成金山银山了。”泰安高新区徂徕镇宽店村一位村民说。

  宽店村地处革命老区,距离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仅5公里。近年来,宽店村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治山改土,投资植树、修路、架电、打井、垒墙等,荒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色银行”,山体环境恢复了往日的翠绿风貌,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凸显。

  宽店村位于高新区徂徕镇,在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西侧,是个纯山村。境内山奇水秀,满目苍翠,森林覆盖率高达95%。近年来,宽店村不断深化林产权制度改革,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早在1990年之前,宽店村95%的收入都来自于山岭薄地的农业种植,到处都是荒山,山上的树木已全部被砍光,是出了名的穷村。自1990年开始,徂徕镇调动全镇人员出义务工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在全村提出了要想富、多栽树的理念,全村开展由集体实施的“五个一”统一管理,从此开始山区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宽店村党支部书记朱宗仉说:“长期粗放式的管理让村集体负债累累,除山脚下的好地,荒山还是荒山,树都被村民当柴烧了。穷则思变,山区绿化必须要落实责任主体。”宽村店首先响应省里的号召,将荒山林片进行拍卖承包,落实了责任主体。随后借助市绿化委义务植树基地活动契机,争取无偿苗木和代植,科学考察选定适合本村经济林发展的路径,在全部立地条件上的地块发展大樱桃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以前靠山吃山是砍树、烧木炭,现在靠山吃山就是把山管好,管好以后让游客到我们这里来,我们的‘老山林’山鸡蛋及大樱桃成了抢手货,现在各家各户又将目标瞄上了休闲度假、旅游。”朱宗仉说,现在的宽店村,农家乐、旅游发展相当快,整个村现在有农家乐经营户30多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泰安官方微信

  • 泰安官方微博

  • 泰安24小时

频道联系人:陶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5051000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5935175@qq.com

微博:泰安大众网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环山路77号大众网泰安频道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