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精准帮扶 致富脱贫

2016-12-16 19:37: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东平县现有贫困人口57579人,比2012年的135838人减少78259人,但贫困人口仍占到泰安市总数的的1/3,是泰安市唯一的省级重点贫困县。打赢扶贫攻坚战,东平县任务艰巨。“在充分借助‘第一书记’力量的基础上,全县将不断开发扶贫资源,创新扶贫开发路子,健全上下联动的扶贫机制,确保在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东平县委书记赵德健说。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苏本善 臧国庆 

  4月18日一大早,东平县大羊镇西北村村民鲍国友骑上电动三轮车开始一天的“劳作”。“多亏了万书记,要不我还得蹬三轮呢!”走在出村的路上,鲍国友不时停下来对遇到的村民说。

  “这位万书记是省委、省政府派驻东平第二批扶贫‘第一书记’中的一位。”东平县委副书记、省派整体脱贫“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金海明说,2012年以来,省、市先后选派186名“第一书记”(挂职干部)到东平开展扶贫帮扶工作。

  摸清底数

  让扶贫工作更精准

  鲍国友今年56岁,20多年前老婆离家出走,女儿出嫁后家里就剩下他一个人。严重的风湿病让鲍国友失去了农田劳动能力。多年来,他就一直靠捡拾破烂作为收入来源。

  2015年2月,省水利厅离退休干部处副处长万斌到西北村担任第一书记。“对全村227户村民进行走访后,就把鲍国友列为了重点帮扶对象。”万斌说。

  “万书记可没少帮忙。去年年底,还和厅里的领导一起来慰问我,这车子就是万书记给买的。”鲍国友指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说。

  “有一次见他非常吃力地拉着一车东西,所以就想着给他买辆电动车。”万斌说,这样他就能去更远的地方,拉更多的东西,一天下来就能多赚点钱。

  “这种精确到人的帮扶做法,体现的是扶贫由‘漫灌’到‘滴灌’的转变,帮扶一个就能减少一个贫困人口。”赵德健说。

  精准扶贫是“第一书记”的普遍做法。金海明介绍,“第一书记”驻村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同村干部座谈、入户走访群众。新一轮“第一书记”派驻东平以来,先后走访群众33821户。根据走访情况,不少“第一书记”编制出了脱贫工作规划和扶贫脱困工作实施方案。

  党建引领

  让扶贫工作有活力

  4月18日下午4点,该县彭集街道鲁屯村的20名党员按时来到村委会参加每月一次的党员集体学习。“这是王书记定下的规矩。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在家的党员都要来参加学习。”该村支部书记田树宏说。

  这位“王书记”叫王玉鹏,原单位在泰山医学院学生工作处,2015年初来到鲁屯村。“一个优秀的班级离不开一帮积极向上的班干部。同样,一个强大的村集体也一定要有一支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谈及如何管好村子,有着多年学生工作经验的王玉鹏这样说。

  鲁屯村虽是一个总人口不到900人的小村,但以前却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之前因为征地补偿等问题,村民没少到街道、县里反映问题。

  到村后,王玉鹏首先规范了“三务公开”、“三会一课”、党员学习制度,制定了党员干部日常管理制度,并召开党员大会表决通过。“管好党员干部不能只念‘紧箍咒’,还要强化党性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王玉鹏说,他曾多次组织村党员干部到县工委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参观学习,在建党日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党建的力量是明显的。“多少年了,村里的党员从未像今天这样好好想过集体的发展问题。”村里80岁的老党员尚昌莲说。对于村干部的变化,王玉鹏深有感触。他说:“现在党员干部一心想着干事创业,早日摆脱贫困村的帽子,没有人再计较个人得失,有工作大家都冲锋在前,没有人再逃避畏缩。”2015年,鲁屯村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一举摘掉戴了多年的“空壳村”帽子。

  党建工作是“第一书记”开展帮扶工作的一个突破口。“去年以来,‘第一书记’组织村党员干部外出学习1518人次,帮助制定村级规章制度160余项。日渐强化的基层党建,正成为村级脱贫的内生力量。”金海明说,

  产业带动

  让扶贫工作可持续

  4月19日上午,接山镇夏谢五村村民刘吉山正在自己承包的养殖大棚里作最后的准备。大约再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他的大棚将迎来首批鸡苗。“能够承包大棚搞养殖,那可得感谢吴书记。”刘吉山说, 

  “吴书记”叫吴绪东,原单位在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自去年来到村里,他就开始琢磨村脱贫致富的路子。“之前先后跑了江苏、安徽、菏泽、潍坊等六七个地方学习脱贫工作经验。后来,结合村子情况和派出单位的资源优势,决定带领村民搞养殖。”吴绪东说。

  去年11月,村里引进江苏省上市公司立华牧业注册成立了“创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将分三期发展特色养殖、面粉加工、休闲观光等产业。“一期共建14个养殖大棚,建成后承包给村里的贫困户经营。”吴绪东说,立华牧业负责提供鸡苗、饲料、技术指导和防疫工作,农户完全可以大胆经营。

  不仅如此,村里还把30万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分给全村762人贫困村民。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公司后,还可以到公司大棚干零活。这样村民就可以获得“股金分红+土地流转资金+务工报酬+流转本金红利”的四重收入。

  “以刘吉山家为例,大棚年收入在45000左右,再加上分红和务工收入,一年收入五六万元不成问题。照此计算,全村762个贫困人口一年即可脱贫,3到4年即可达到小康水平。”吴绪东说。

  要想脱贫快,全靠产业带。去年以来,省、市派驻“第一书记”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31个,投资7599万元。仅25个省派“第一书记”所在村贫困人口就由2014年底的2664户8894人减少到961户2792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泰安官方微信

  • 泰安官方微博

  • 泰安24小时

频道联系人:陶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5051000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5935175@qq.com

微博:泰安大众网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环山路77号大众网泰安频道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