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首页泰安新闻

“撑”起的艺术——历经风雨百余年宁阳木偶戏

2014-04-28 09:44:00 作者:刘小东  来源:中华泰山网
“笑尔胸中无一物,本来朽木制为身。衣冠也学诗文辈,面貌能惊市井人。”郑板桥的《咏傀儡》字句中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同时也对提线木偶艺术做了惟妙惟肖的描写。傀儡戏就是今天的木偶戏,而提起木偶戏就不得不提宁阳木偶戏,宁阳木偶戏是现存唯一的北方木偶,号称“江北第一木偶”,作为家族传承的民间艺术,到宁阳县堽城镇赵家塘村孙振涛这儿,宁阳木偶戏已经传到了第六代。

      “笑尔胸中无一物,本来朽木制为身。衣冠也学诗文辈,面貌能惊市井人。”郑板桥的《咏傀儡》字句中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同时也对提线木偶艺术做了惟妙惟肖的描写。傀儡戏就是今天的木偶戏,而提起木偶戏就不得不提宁阳木偶戏,宁阳木偶戏是现存唯一的北方木偶,号称“江北第一木偶”,作为家族传承的民间艺术,到宁阳县堽城镇赵家塘村孙振涛这儿,宁阳木偶戏已经传到了第六代。

      风风雨雨传承140多年

      据了解,宁阳木偶属于杖头木偶类,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是从河北吴桥传入的宁阳,孙振涛介绍,当时河北吴桥一家人到宁阳表演木偶戏,就在孙家吃住,后来老家有事,走的时候没把木偶带走,祖先孙方振就利用这些木偶和自己跟吴桥老艺人学到的东西开始了表演,也就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

      木偶戏经孙家几代人发展改进,经历了最初的全盛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的冷冻期、解放后的重生期到文革期间的被迫解散期,改革开放后,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以孙氏传人孙振涛为代表的民间艺人对宁阳木偶戏进行了抢救、革新,宁阳木偶戏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1959年的时候,宁阳木偶戏归到了济南市木偶戏剧团,1962年全国曲艺进京汇报演出,当时我父亲、叔叔、哥哥都去了,受到了毛主席的接待,家中还有父亲孙云清与毛主席的合影,这是他最为自豪的事情”,宁阳木偶戏传承到孙振涛这一代,已经是第六代了,有过辉煌的时候,也有过不为人知的艰辛。

      1982年,孙氏木偶剧团成立没多久,孙云清在积劳成疾中与世长辞,弥留之际孙云清一段断断续续的话让孙振涛一直无法忘记:“一定要保住木偶,那是几辈人的心血汗水,咱家的木偶剧团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啊!千万要把它传承下去啊!无论多苦多难。”孙振涛时常想起父亲孙云清的话及照片上父亲受到毛主席接见时那灿烂无比的笑容,正是对木偶戏的喜爱和父亲的遗言,让孙振涛一直坚持着木偶戏的表演,在孙振涛与妻子的努力下,2006年年底,宁阳木偶戏被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孙振涛与妻子韩兰英因木偶结缘

      孙振涛与妻子韩兰英都是宁阳木偶戏的第六代传人,两人的姻缘也是因木偶戏而起。韩兰英的老家在肥城汶阳,高中毕业后在老家的舞剧团当演员,1980年左右的时候,孙振涛的父亲孙云清到肥城教木偶戏,韩兰英就跟着学习。教了一年后,孙云清回到宁阳,韩兰英不久也到宁阳继续学习,就这样孙振涛与韩兰英相识并相恋。

      1987年,孙振涛和韩兰英以木偶为媒,结为连理。然而新婚的喜悦还没有散去,就迎来了全国县级剧团大解散的浪潮,木偶又横遭磨难。孙振涛说:“剧团解散的时候,东西都不让拿走,后来我们夫妻俩用被子卷了两个木偶头带出来,一直到现在。”剧团虽然解散了,但孙振涛没有停止过木偶戏的练功,同时也教孩子学习木偶戏。

      2006年全国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传来,孙振涛夫妇激动得一夜未眠。为了让木偶戏重新绽放出光彩,孙振涛和韩兰英自费购买布料、木头,找看过木偶戏的年龄大的人帮忙制作了木偶。“我们是玩木偶的,不会做,就找人帮忙,细致到一件衣服的袖子要用什么布料”,韩兰英笑着说。1986年泰山东岳庙会的时候,孙振涛就曾经到王母池进行木偶戏的表演,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孙振涛夫妇每年都会到东岳庙会上表演几天。就在今年刚结束不久的东岳庙会上,曾经有外国游客出高价要购买木偶,但被孙振涛拒绝了,“没了木偶,就没法演出了,再说这是我们祖传的东西,不能卖。”

      在孙振涛祖父那一代,宁阳木偶戏的主要剧种是山东梆子,现在则主要是豫剧,吕剧也能唱一些。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在保留传统剧目像是《王小赶脚》、《墙头记》等的同时,孙振涛夫妇还在发展神话剧、儿童剧。在宁阳木偶戏的发展中,孙振涛逐渐把南北方的操控技巧结合了起来,既有内操控也有外操控,“这样表演起来效果也更好。”

      拿起木偶能表演,放下木偶能唱戏

      “凡是人能做到的动作,小木偶都能做出来。”孙振涛说,宁阳木偶最大的特点是内操纵。传统的宁阳木偶戏操纵杆是4根,这个特色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4根棍可以使木偶的动作等更丰富,也加大了操作的难度。记者了解到,在扬州、漳州等地盛行的木偶都是外操纵的,观众能看到操纵杆,而宁阳木偶戏木偶操纵杆藏在木偶衣服里面,观众看不到,木偶的动作变得更加细腻真实,不像外操控木偶表演时,让观众感觉像在看皮影戏一样。

      孙振涛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很喜欢木偶戏,后来跟着父亲祖父学习木偶戏,每次练功最少要两个小时。“表演宁阳木偶戏首先要有基本的舞台功力,唱、念、坐、打的基本功不能比一般的戏剧演员差”,孙振涛介绍,学会了唱戏还要学习操纵木偶,一招一式都要百般苦练,在台上的时候要做到人和木偶形神合一,有的木偶脚上动作表现不出来,就要靠人来表现,木偶的动作眼神到那儿,人的动作眼神也要到那儿,这样才算做到了火候。“表演戏曲的拿起木偶来就不知道怎么演了,但我们表演木偶戏的放下木偶就能像他们那样上台唱戏,可以说是一点都不差”,孙振涛自豪的说。

      为了方便演出,木偶戏的舞台一般在一米五上下,这样观众在台前就看不到表演者,表演就更为逼真。孙振涛像记者描述了当年木偶剧团兴盛时的情景:“剧团光木偶就有100多个,有西游记的全套布景和道具。剧团演出效果非常逼真,我记得有一场火焰山的场景,在下面的观众都以为真的着火了,第一排的观众都在担心火会越来越大烧到他们。”

      宁阳木偶戏已有第七代传人

      宁阳木偶戏木偶造型夸张逼真,根据人物需要,耳朵、舌头、眼睛、胡须、手指等都可以活动,能表演粗犷豪迈的动作,对细致入微的动作也是信手拈来,比如端茶饮水、拔剑挥舞等等一系列的动作。木偶戏从制作到演出整个过程都对当时和后来的美术、雕刻、手工制作、音乐、表演、戏曲等艺术起到了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作用。为推进木偶戏的革新,韩兰英苦练四根棍的操纵技巧,练就了用木偶写字的绝活。“写字是申请非遗的那一年想到的,当时是先用毛笔蘸水在镜子上练,不仅需要字写的好,写字的姿势也需要正规美观,好在我上学的时候练过毛笔字,有基础”,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在胳膊疼的抬不起来后,韩兰英终于练成了木偶写字。

      申请非遗成功后,孙振涛夫妇以木偶为主体,把唢呐、二胡、笙、戏曲等民间艺术结合起来,组建了泰安木偶戏艺术团,艺术团有十个人,成立后到曲阜、肥城、东平、济宁等地表演过。孙振涛还教一些喜爱木偶戏的年轻人学习木偶戏,他希望在民间剧团多培养一些既会木偶戏又会其他表演的综合性民间艺人。

      谈起木偶戏的传承,孙振涛表示难度很大,木偶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已经发生了变革,靠木偶戏已经不能养家糊口。孙振涛让自己的儿子孙晓东学习了医学,同时把木偶戏当成一项爱好学习,“木偶戏不能放下,但也需要从事别的职业来有经济收入”。大学毕业后,孙晓东成为了一名医生,但自幼接触木偶戏的孙晓东对木偶也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每次看到我父母舞动木偶的时候都感觉像是在表演人生,脸上的笑容也是平时难以看到的。”终于,喜爱木偶戏的孙晓东辞去医生的职务,创办富有古韵文化的酒店,做起了宁阳木偶戏的“代言人”,也成为了宁阳木偶戏的第七代传人。现在孙晓东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宁阳木偶戏推出宁阳,重建江北第一木偶的威名。

        原标题: “撑”起的艺术——宁阳木偶戏历经风雨百余年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聂艳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