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 星期日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首页泰安新闻

泰安肥城:农机合作社唱响农业升级“重头戏”

2014-03-04 15:03:00 作者:段衍海 周倩倩  来源:大众网
农机一响,财源滚滚。时下正是深耕农忙时节,在肥城市王瓜店街道东大封村数百亩广阔的农田里,几十台农机具快速作业。“高效便捷,省时省力,关键咱这合作社设备齐全,春耕、夏种、秋收,一年四季,农活都能机械化,咱承包的土地规模扩大不断,生产效益也不断提高。”提起农机合作社,王瓜店街道东大封村民李敬国掰着手指头有说不完的好处。

      大众网泰安3月4日讯(通讯员 肥城台段衍海 周倩倩 报道) 农机一响,财源滚滚。时下正是深耕农忙时节,在肥城市王瓜店街道东大封村数百亩广阔的农田里,几十台农机具快速作业。“高效便捷,省时省力,关键咱这合作社设备齐全,春耕、夏种、秋收,一年四季,农活都能机械化,咱承包的土地规模扩大不断,生产效益也不断提高。”提起农机合作社,王瓜店街道东大封村民李敬国掰着手指头有说不完的好处。

      李敬国是王瓜店街道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户成员。2010年,李敬国和5名农机大户以入股分红的形式联合成立了农机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社员10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免耕播种机等农机设备79台(套),形成了劳动资本、农机合作与土地经营综合发展的农机大户联合模式。2013年合作社种植的560亩小麦,喜获丰收,单产1170斤,向国家交售优质小麦65.6万斤,向肥城种子公司提供小麦良种11万斤,每斤种粮售价多0.2元,实现粮食销售收入81.55万元;夏季玉米采用贴茬直播技术,亩产达到630公斤,销售收入82万元。

      从“单干户结对子”,到“抱团取暖”跨区作业,从散户粗放型种植到今天的“合作社+基地+农户”规模化集约经营,我市蓬勃发展的农机合作社不断给力农业产业化。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农机合作社59家,现合作社社员425个,注册资金1731.93万元,拥有各类农机具2850台(套),服务农户达41580户,2013年作业面积达到109.8万亩。今年,我市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农机合作社5至7家,打造1到2家省级以上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力争在农机合作社的引领下全市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8%。

      农机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唱响了现代农业的“重头戏”。农机合作社是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引擎。利用大型农机作业,实行统一耕种、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施肥管理,加快了土地的快速流转,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推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高新区穆庄村的刘东华通过成立农机合作社,不仅带领村民致富增收,更是实现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2007年,刘东华拿出多年的积蓄,一次性投资30余万元,购置了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等农机具12台(套),并与村民签订了500亩的土地流转经营合同。

      “单干凝不成合力,收获就忙活那几天,机械闲着不出效益,出去接活,规模又达不到。”刘东华说。

      之后,她开始和几家农机户联合协作。正在这时,肥城市积极鼓励奖励补贴农民联办各种农机合作社。2008年,她在原来农机设备和承包土地的基础上,与6户农机户成立了穆庄农机专业合作社及穆庄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以自己现有的农机设备进行入股,机械所有权归个人所有,合作社统一调配,对本村及周边村有意向的农户实施了签单式农机作业“一条龙”服务,使合作社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机地结合”和“机民结合”。而刘东华也实现了从一个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到种粮大户的转变,年出售粮食1200余吨,累计新增各类农机具450台,合作社全年收入160万元。农机合作社的运营,成功将穆庄村350名农民从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人均年收入涨到5000多元,周边村庄300多农户也由此受益。

      在肥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机户像李敬国和刘东华一样,加入大大小小的农机合作社,尝到了“抱团取暖”的甜头。安庄镇洼里村联合村里农机手于去年10月出资100万元,注册成立了金田地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拥有机械50余套,承担了全市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任务,完成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耕面积3347.5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该镇已成立金田地、旭东、地龙、联农4家农机合作社,为走规模农业、家庭农场之路奠定了技术基础。

      今年,肥城市继续把发展以农机合作社为主的农机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关键手段,积极引导各镇街农机大户、农户利用原有的农业机械、库棚、土地、资金等资产,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联营户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以实施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工程和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为抓手,帮助农机合作社解决机库房建设用地、人才培训、资金筹集等难题,积极探索适应农村经营形势要求的农社合作、企社合作发展路子,重点打造一批强的、扶持一批大的、哺育一批小的,梯次推进农机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引导推动农机合作社向更高层次的农机作业公司发展。瑞丰农机合作社今年计划把合作社基地周围的2000余亩土地流转和托管过来,依托装备优势,走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子,变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农、林、牧、副、渔、粮食深加工多种经营一体化发展。

      同时,肥城市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推行订单作业、农田托管、承包服务,引导支持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流转经营,发展规模作业、养殖、加工等农机社会化服务新的实现形式。进一步推广先进农机化技术集成应用,引导合作社注重机具的配套使用和技术的组合应用,大力发展联合复式作业,推广应用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一条龙”技术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农机化服务的整体水平和效益。

        大众网泰安频道新闻热线:0538-8582000 爆料邮箱:taiandzwww@163.com 

                    网友QQ群:40376627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聂艳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