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首页焦点图 > 泰安

泰安肥城市鱼山村:用石头垒起的古村落

2014-11-17 07:45:00 作者:王佳声  来源:大众日报
自肥城市区南行3公里,济兖路西侧有座形状像鲤鱼的山,当地人称为鱼山。鱼山南北走向,从东面翻过此山,西面山腰处有一个小小的村子,村子依鲤鱼山而建,故起名鱼山村。村中的老房子全部用石头垒成,虽历经数百年,整体村貌依然保存完好。

      □刘涛 报道  ◤11月7日,鱼山村党支部书记宋庆泉带记者进入一户农家大院时,经过一道石门。他说村里石门的样式有很多,这是最简单的。

      ◆自肥城市区南行3公里,济兖路西侧有座形状像鲤鱼的山,当地人称为鱼山。鱼山南北走向,从东面翻过此山,西面山腰处有一个小小的村子,村子依鲤鱼山而建,故起名鱼山村。村中的老房子全部用石头垒成,虽历经数百年,整体村貌依然保存完好。

      □ 本报记者 王佳声

      见习记者 刘 涛

      本报通讯员 宋 杰 李胜男

      明朝初年为躲避战乱建村

      地处肥城市仪阳镇的鱼山村,现有人口300多人,民风淳朴。村子东、南两面靠山,东高西低,房屋依山而建,院落选址因地制宜,依坡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半山坡上。村庄成南北长条形,以姓氏宗族聚集居住形成南北两村。北村以牛姓、赵姓家族为主,称北鱼山;南村以宋氏家族为主,称南鱼山。

      山上石料资源丰富,建房就地取材,建筑材料以石料为主。街道胡同上崖下坡,蜿蜒曲折,由青石铺就,既能顺畅排水,又能保护路面。

      据鱼山村《牛氏族谱》记载,明朝初年,牛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东面鱼山垭口有一条通向外面的大路,西面山下是一片较平缓的坡地,相对隐蔽。村址格局体现出古代战乱中的村民建村的安全意识。从东面大路进村,过了山才看见村庄,所以初到鱼山村的人,有恍如世外桃源的感觉。

      11月7日,记者来到鱼山村。站在山上,放眼望去,古朴的门楼静静矗立在一座座四合院的前方,好像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陈旧的石墙、石屋更能体现中国北方山区传统建筑的古朴庄重。

      一条公路从村中通过,是村民进出的主要道路。该路向东300米与济兖公路相接,向西800米与桃园世界旅游观光区相连,成了外来游客进入观光区的要道。村民介绍说,鱼山村周围遍栽桃树,每年四月,到桃花盛开时节,站在高处举目远眺,遍地桃花,让人心旷神怡。

      村子地势东高西低,排水良好。鱼山村党支部书记宋庆泉告诉记者:“为保证村子全天候供水,村民在山顶建了一个蓄水池,吃水前,先将深井水提升至蓄水池,再放入各家各户,十分方便。”

      整个村落就像一个石头阵

      鱼山村内的建筑主要是传统建筑,房屋、院落、街巷、公用设施,全用石头建成,体现出北方山村的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

      记者走进一户村民家中,与户主宋宪洲攀谈起来。今年70岁的宋宪洲依然居住在祖上传下来的石头老宅里。他说,这座房子从他爷爷时就有,至少有150年的历史,“我爷爷老弟兄5个,当年共用一个大院,到了俺爹这一辈兄弟们就多了,包括堂兄在内总共11个,每人都有一个大院,现在我住的宅子是其中一个。”

      “以前这些院墙都没有,各大院都是相互通联的。”宋宪洲指着院子四周的古宅说,“这些都是俺大娘婶子家的,以前串个门很方便,不用转路。”

      他又指着自家老宅的外侧墙体继续说:“盖屋的石块都是从鱼山上起的,运回来后,还要打磨一下,保证石头上下两个底面全是平的,这样垒起来缝隙小,而且稳固。”

      在没有石灰水泥的时代,鱼山村采用干砌石头墙,每一层墙所选石块厚度一样,石块与石块咬合严谨,底层厚,上层薄,从下向上,依次递减。

      “后来就在石块间用石灰勾下缝,这样房子更严实、更板正。内墙则用石灰磨平。用石头垒起的房屋冬暖夏凉。”宋宪洲说。

      整个鱼山村就像一个石头阵,行走于阵中,到处能看到大石条搭建而成的平顶石头大门,还有用长方体石块砌成的拱形半圆圈门。院落是用石块围成的石墙。街衢巷道,全用石板或石块铺成。不规则的石块构成了路面各式各样的花纹图案,历经岁月的侵蚀和风雨的冲刷,使路面石头光滑平整,体现出鱼山村独特的风貌。院中有石磨,巷中有石碾,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见证,也凸显着农耕文明。村中的宋氏古寨门、石屋、古村、石碑,山上的奇石景观,古寨墙,回音洞,更彰显了山村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围绕古宅开展乡村游

      眼下,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已推进到鱼山村。宋庆泉说:“等到了明年村民们搬进仪阳镇政府旁边的新房子,就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现在鱼山村有古宅60余座,每座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村民搬出去后,古宅就空出来了。

      “我们早想好了,准备围绕古宅发展乡村游。”宋庆泉说,“不只是让游客看,还能让他们租住。锅碗瓢盆柴米油盐,我们都给准备好。还打算拿出一百亩农田,让租客在村民的帮助下,亲自在田间劳作,种粮种菜,让城里人体验一把古村农家生活。”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村民收入,还可以吸引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家。”宋庆泉说,“现在村子里尽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一旦古村游发展起来,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不用撇下家人跑出去了。”

      宋宪洲是村里为数不多还会建造石屋技艺的人,他说:“因为要吃苦,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我儿子曾经跟我学过,但还没学成就跑出去打工了。”

      宋庆泉寻思着,通过旅游开发能将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下去。“我想组织一些老工匠专门向年轻人教授这门技艺,毕竟这些古宅都已上百年了,修修补补肯定少不了。”宋庆泉说。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聂艳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