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粉皮哥"把家乡"老味道"端上千家万户餐桌

2017-12-12 10:3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山东省宁阳县南赵村,一个远近闻名的小村子,人们亲切称这个村子叫“粉皮村”,村里的手工地瓜粉皮历史悠久,自清朝道光年间就开始,是省内乃至全国都是出了名的的。粉皮远销往全国各地,粉皮已成为了村子里乃至全乡的特色产业和经济支柱。

  难舍故乡一抔土 “老味道”里是商机

  村子里有这么一个年轻人,他就是1986年出生的大学生,他叫巩天帅,一位带着眼镜的斯文年轻人,人们都叫他“粉皮哥”。他学艺术设计出身,大学毕业后离开热闹繁华的都市,投身在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热土,正是他把南赵村的粉皮端到了大城市的餐桌上,让这些宁阳乡土味道通飘到千家万户,也给当地的村民带来丰厚的收入。

  2009年,大学毕业的小巩回家后,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粉皮小作坊,“一锅,两镟,仨人干,年底能赚四五万。”巩天帅回忆最初创业的阶段,“粉皮原料是自己打的淀粉,皮子薄如蝉翼,晶莹透亮,口感很筋道爽滑,吃起来薯香满口,不添加色素和防腐剂。就是这种家乡老味道的魅力,让我看到了商机。”

  在热腾腾的土灶前,小巩一手拿勺一手持镟,随着手里的勺子一起一落,倒进旋子里的地瓜淀粉糊便均匀散开,随即被放进热水锅内煮透,瞬间,一张簿如纸、滑如缎的粉皮成型了。在他家里,依然保存传统手工制皮的土灶台。兴致来了,小巩也也给我们秀一把传统手艺。“啥时候也不能忘记祖辈传下来的老手艺,南赵粉皮还是泰安非物资文化遗产,可不能忘了根。”谈到地瓜粉皮,打小吃粉皮长大的小巩充满感情。

  现代化生产把小村庄粉皮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传统的手艺,地道的味道,天然无添加,热情好服务,让小巩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周边县市的订单纷至沓来。活多了,人忙了,可面对新订单,小巩可不敢接了。

  原来,传统制作粉皮得“看天吃饭”,受天气影响大,捞出来的成型湿皮子得第一时间放到草帘子上晾晒上俩三小时,要是赶上下雨或连阴天,这制皮的活就得搁下。天气成为限制粉皮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作坊必须得转型成现代化粉制品企业,实现流水生产代替手工,车间烘干代替晾晒”。2013年,在县里扶持下,巩天帅开始选址建厂,购买设备……转年3月,小巩注册的泰安齐鲁洪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公司拥有净化、加工、冷冻、烘干、包装等标准车间,还配有化验及质检设备,车间内3条粉皮粉条生产线一年到头全开,小巩让两百年的老手艺焕发新的生机。

  设计专业毕业的小巩遇事就爱琢磨,他对着买来的烘干设备动起了脑筋,自己研发将只能烘粉皮的设备改成了粉条粉皮一体两用,这套设备使干皮时间比阳光晾晒节省了两个多小时,现在效率提升了,产量也上去了,保证了经销商常年不断货。现在小巩的生产计划都排到两个月以后了,公司粉制品产品畅销华中华北华东的千家万户。

  “小粉皮”上描绘乡村振兴“大蓝图”

  四年过去了,小巩的作坊变成了现代化粉制品大企业。现在村里在外漂泊务工的人少了,返乡从事粉制品行业的人多了;村民在自家单干的少了,去厂里打工的多了。小巩厂里常年雇着100多位村民在这里务工,员工每月收入近5000元,公司年产粉制品达到5万吨,一年的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现代化的粉制品企业带打响了南赵的粉皮品牌。

  去年,小巩当选了县里的政协委员,这次见他,他刚从乡里参加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宣讲内容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第一要求就是‘产业兴旺’,我们这几年就是走的这条粉制品产业化发展道路。”小巩兴奋地在他的“小粉皮”上描绘着振兴“大蓝图”,我们还得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全自动生产线,吸引周边更多的村民来企业就业,让公司粉制品在全国市场占额更高……

  依靠龙头企业拉动,南赵村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钱多了,业兴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高了起来,这几年村民像城里人一样住上了集体供暖的楼房,用上了天然气,茶余饭后,在设施齐全的文体小广场扭起了大秧歌……一派派乡村振兴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南赵不断涌现。(通讯员 赵峰

初审编辑:栾晓磊

责任编辑:田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泰安官方微信

  • 泰安官方微博

  • 泰安24小时

频道联系人:栾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5051000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33620666@qq.com

微博:泰安大众网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环山路77号大众网泰安频道 邮编:271000